研究生导师对“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认识 及其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以下简称“检测系统”) 是中国知网( CNKI) 开发的检测研究生学位论文行为不端的辅助工具。现从广大导师群体出发,对其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想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导师对系统使用的认识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正确看待该系统的检测结果。
抄袭和剽窃, 是属于“ 过街老鼠, 人人喊打” 之类。然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人人喊打” 的抄袭与剽窃, 却像一只只挥之不去、打之不尽的“ 苍蝇” , 总是能在多如牛毛的报纸杂志中找到藏身之地、“ 用武” 之处。
本报哈尔滨11月24日电(记者朱伟光通讯员张士英)记者从黑龙江大学获悉,为打击愈演愈烈的研究生论文抄袭之风,黑龙江大学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成立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反剽窃委员会,制定了《黑龙江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反剽窃暂行规定》,严厉查处研究生学位论文剽窃行为。
文坛艺坛上的蒯窃抄袭现象甚为严国文学译作的抄袭时有所闻; 在漫画“奇星杯” 体育漫画一等奖作品, 竟抄袭1望抖年日本读卖国际漫画大奖赛中阿尔巴尼亚漫画家的作品, 只是稍稍更换了画面的背景。而其前一届的一等奖作品, 居然也是抄自比利时的作品(见1998 年4 月13 日《报刊文摘》)。至于文坛, 抄袭的事例自然是更多了。
近年来, 我国的学术失信现象愈演愈烈, 问题不断发展, 不断复杂化。学术失信现象的存在和不断严重化呼唤学术诚信建设的不断加强和不断深入。反对学术失信、加强学术诚信要区别的“ 可”与“不可” : 可一稿多投, 不可一稿多发; 可借鉴, 不可抄袭; 可犯错, 不可造假; 可署名多人, 不可署名假人。我国期刊建立学术诚信的探索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期刊诚信; 二是抵制学术失信,包括严格审稿、检验研究现状、与作者及时沟通、建立作者黑名单等。
去年底,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对万方数据3 3 . 5%股权的收购,成为万方数据公司第二、第三大股东。此消息一出,促成此次收购的根本原因曾引发业界不少猜想。那么,这场收购到底缘于什么?半年过去了,万方数据在知识服务领域的深耕细作似乎已经给出答案。
2009年,频繁的学术造假事件,已经波及到多所大学。从教授抄袭造假升级到校长抄袭造假。这是一个微妙的过程。公众疑惑的是,学术造假,这是学术整体的急功近利,还是学术制度、大学升级、个人升级制度的漏洞?
不久前,沸沸扬扬的“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浙江大学公开对“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进行了处理:贺海波因8 篇论文存在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被开除出教师队伍,不再续聘相关责任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为药学院院长,等等。
近年来,有关学术抄袭、造假、腐败等问题频频见诸报端,且愈演愈烈,已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除了社会的影响和作者道德失范等原因,编辑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编辑在抵制学术造假过程中到底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应该如何抵制这种行为?
个体压力、个体科研素质与科研环境均是学术不端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依据有限道德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个体压力、个体科研素质、科研环境如何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影响学术不端的程度以及旁观者沉默对学术不端程度的影响。基于419 份对中国科研工作者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表明: 科研环境与个体素质对学术不端行为基本没有直接影响,个体压力虽然对学术不端有直接影响,但影响较小; 而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个体压力、个体素质与科研环境对学术不端的间接影响程度比较大; 此外,旁观者沉默对学术不端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