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发表期刊中的学术不端问题出现

学术造假让所有有良知的人心痛,学术造假如被争相效仿,学术道德就会沦丧,科学精神就会泯灭,学术界的未来必将危机重重。假冒伪劣学术垃圾蔓延,信息时代尤甚,这其间原因复杂。一些人从“耻于言利”到甚至为名利而疯狂,它值得整个社会反思。学术期刊与学术繁荣息息相关,作为编辑有必要扪心自问,学术期刊距学术造假远吗?我们的责任在哪里?

学术期刊中的学术造假表现为:抄袭剽窃、以次充好、改头换面重复发表、挂名等,巧取豪夺,虚增学术成就。一些弄虚作假的论文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学术期刊,其危害绝对不能小视。首先,近几年,我国学术空前繁荣,学术论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寥寥无几,科技论文多而发明创造少,形成“学术泡沫”。其次,一些人凭借其所谓的学术成就或是进入了学术殿堂,或是登上领导岗位,或是荣获了种种学术桂冠,这不但对潜心做学问的人不公平,还会因这些滥竽充数者占用了大量有限的学术资源,影响国家的科技发展和人文研究前进的步伐。再次,容易形成误导,使大量的人怠于做学问而去寻求所谓的捷径。最后,学术道德迷失,科学精神泯灭,危及我们社会对学术神圣性的评价,原来一贯遵循的社会价值观念被扭曲,产生诚信危机。

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拟结合自己的体会分析学术期刊中学术造假的成因,并探讨防范学术期刊学术造假的对策。

1、学术期刊中的学术造假成因

社会、经济快速向前发展,教育和科研得到了空前的重视,高校扩张,教育产业化发展,科研机构成倍增加,政府对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加大,学术界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做学问的人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受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学术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开始躁动起来,与学术不相干的人也开始玩学术,搞文章,依靠学术的帽子来拔高自己。各种不同力量的作用使得学术期刊的纯洁被玷污。其动因和成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术评价缺乏恰当的标准,学术评价中对论文的要求普遍量重于质,学术论文作为学术价值天平的作用被夸大。学业考核、职称评定、课题鉴定、年终鉴定、晋职升迁等,凡此种种,都被量化考核,学术论文皆大有作为,虽被列为重中之重,但多重量不重质,拥有了论文,这一切也将触手可及。对于一些缺乏做学术根基或是学术根基不稳的人来说,为了向名利场迈进,玩各种弄虚作假的手腕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学术”的功能被夸大、被名利化。现今有些急功近利的学者,身在学界,心有旁鹜,搞所谓的经营学术,急于出文章、成果,著作、文章俱量论,求多求快。学术竟然成了包装自我的装饰品,著作、文章成为进阶名利场的砝码。作假者信奉“天下文章一大抄”,前人治学讲究的严谨、一丝不苟、创新和实事求是,都被这些人视为迂腐的教条。

第三,学术监管缺乏有力可行的制约机制。《著作权法》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但现在的著作权执法体系相当不完备,维权成本(金钱或时间)相当大。尤其是针对学术论文这种性质的侵权,虽然社会影响坏,但对原作者构成的损失较难确定、计量,缺乏个人维权的动力,因而很少有当事人为此较真,导致整个社会学术风气败坏,道德滑坡,作假者漠视别人的权利,无视著作权法,胆大妄为。权衡弄虚作假和循规蹈矩二者的得失,当前者预期收益远远大于后者,且风险很小时,自然大多数人就选择后者。还有就是作假者功成名就时,即便被揭露出来,大多情况下也是不了了之,对其发展未构成太大的威胁,所以就有了越来越多的效仿者。

第四,信息工具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时代,各种专业文摘、数据库迅速发展,各种资料应有尽有,人们获取信息、复制信息极为便捷,投机之门洞开,弄虚作假者只要通过因特网,各种资料呼之即来,利用电脑方便的编辑功能,一篇文章须臾间即可合成。

第五,学术期刊竞争法则被扭曲。我国学术期刊是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学会等发展起来的,但眼下看来,多数刊物发育不良。对于吃“皇粮”的刊物,没有生存的压力,一些学术期刊从诞生之日起,其宗旨就是服务本单位成员发表论文。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很难有原创性的上乘之作,大部分属于已有学术成果的简单重复,或是一些肤浅的工作总结。对于一些被推向市场的刊物,因发行量少,经费来源不足,为了生存,增加页码,降低质量标准,造成了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是,近年一些所谓的学术期刊纷纷从季刊进化到双月刊、单月刊,页码从几十页突变到几百页,脱胎换骨,令人叹为观止。

第六,办刊人员职业素质不高、敬业精神不强和职业道德滑坡。编辑人员视界有限,在当今信息时代,如果敬业精神下降,精力分散,不关心栏目相关学科新进展、新动态,不愿意或不善于利用查新,就会真假不辨,落入弄虚作假者设计的陷阱。而在市场经济负面因素以及社会不正之风影响下,当办刊人员无法坚持办刊原则,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受各种人情、关系、权力所困时,发稿为功利谋,则劣质稿见之于学术刊物就更不足为怪。

另外,学术期刊成为造假和学术腐败的对象还由其内在特征决定:一是学术论文篇幅不长,容易炮制;二是学术论文数量巨大,混迹其中,难以被发现;三是学术期刊影响大小相差大,不少刊物发行量很小,影响面窄,不易受人关注,但发表后的功用(如用于课题结题、申报职称)却相当不错。

2、应对学术期刊中学术造假的策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学术造假”违背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破坏学术研究规则,腐蚀学术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学术研究的进程,危及我国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学术理论的深入探索。固守学术期刊这一学术领域的重要阵地,引导学术研究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需要刊社和相关单位以及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形成共识,献计献策,共同为之贡献力量。

第一,有关部门和单位在进行各类考核和评定时,要能更多地关注被测评对象的岗位贡献、成绩或成就的实质,更客观全面地评价,而不是简单地以论文数量评价其学术水平和贡献。避免像晏才宏那样的悲剧:教学水平和师德师风广受赞扬,去世时却仅仅是个讲师。不要让考核机制冲击了学者的诚信。这样,正确地引导学者做学问,教育者集中精力教学,其他的人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真正地达到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这就从源头上减缓了“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的动力。

第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短视行为。质量是刊物的生命。无论是刊社,还是个人,都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即只有确保刊物质量,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用稿是关系到刊物质量的决定性环节。用稿时以牺牲学术质量为代价去“创收”“交易”,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将危及刊社利益和个人发展。“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术期刊编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敬业爱岗。

第三,科学规范地管理学术期刊。各期刊出版管理部门在学术期刊年检和定级考核时,不能仅登记备案,做些有无违纪和规章制度的检查方面的工作。期刊出版管理部门应建立起学术期刊科学的评估体系,如学术质量部分借用第三方数据排序打分,可以参照中国科技信息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编辑质量部分采取专人专项流水打分,分值统一计算,尽可能地把人为因素减小到最低程度;建立或完善各省学术期刊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公开监督。通过评估,对一些处于末位的学术期刊进行警示,将一些长期处于末位的刊物淘汰。这样给那些以发创收论文和为服务本单位发表论文的刊物以约束,清除弄虚作假、粗制滥造学术论文生存的土壤。在各种期刊评价活动中,将不曾刊发抄袭剽窃、弄虚作假论文作为期刊评优的先决条件,促使学术期刊一齐打假防伪。

第四,编辑人员要掌握一些作弊者惯用的手法。如作弊者简单替换,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构想》改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构想》,将《从工业化与城市化探讨我国城市化问题》改为《从工业化与城市化探讨××市城市化问题》,仅将“西北”变成了“西南”,“我国”变成了“××市”,将西北的旅游资料换成了西南的旅游资料,将我国的经济发展数据变成××市的经济发展数据;如移花接木,《论市场经济中信用机制的建立》就由《信用重构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市场秩序与信用机制的构建基础》《市场经济中的信用、信用资源和信用机制》等文章大幅度移花接木拼接而成;如张冠李戴,《对话: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增值税的费用化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分别由《走向对话: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关于增值税的费用化及其在财务报表中的揭示》原封不动地拷贝而来;如缩写拼装,《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高等院校与西南教育的发展》一文是据《中华文史文库》《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科技》《抗日战争时期的高等院校》《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事业》四书缩写而成。上述种种作弊手法有明显的也有不太明显的,所涉文章主体结构、主要观点和一些核心的表述都是取自别人,通过题名、关键词、参考文献等查新搜索一般都可查明,只是需要编辑多花时间,善用网络,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第五,学术期刊应建立良好的激励与防范机制。作者和审稿者之间定格为信息博弈,此消彼长。编辑应对来稿一律先查新后送审,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将劣稿拒之门外。刊社为调动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对于编辑人员发现的假冒伪劣稿应给予适当的奖励。期刊社也可将作弊者通报给其单位领导,以儆效尤。如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在来稿中通过网络查新发现了数篇抄袭稿,分别通告了作者的单位,对舞弊者起到了极大的警戒作用。同时,学术期刊社还应与作者签订学术论文著作权保护协议书;在本刊显著位置或网页上声明对弄虚作假的处罚方式;呼吁在全国性的学术期刊学会网页上辟出专页公示“黑名单”,使作弊者有如过街老鼠无处遁形。


上一篇:科技论文自我剽窃的识别,防止大量出版资源造成浪费
下一篇:万方数据,深入文化产业合作,促进国内知识资源服务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