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学报编辑部反抄袭剽窃行为新道路
高校学报担负着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的重任,社会影响广泛。然而,论文抄袭剽窃现象层出不穷且屡禁不止,对我国的学术风气建设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高校学报编辑部应严把“关口”,探索高校学报编辑部反抄袭剽窃现象新途径,杜绝论文抄袭剽窃现象发生,端正我国学术风气,促进优秀文化传播与发展。
众所周知,高校学报是由一所或几所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高等院校主办的,以反映高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担负着服务高校教学、科研,传播先进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技,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任。高校学报在我国学术界认可度高,社会影响广泛,本应该是我国学术的一片净土,然而如今却有可能成为孕育新一轮学术不端和腐败的又一温床。高校学报中最为普遍、最为严重的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当属论文的抄袭剽窃现象,其危害犹如“学术界蝗灾”,严重影响我国的学术风气建设,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治理论文抄袭剽窃现象,已经成为“绿化”我国“学术环境”的首要任务。高校学报编辑部作为保证出版物质量关键部门,在严把“关口”,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发生方面,责无旁贷。因此,高校学报编辑部应尽己之责,从编辑部角度杜绝学术抄袭剽窃现象的发生,还学术界一片“净土”。
一、高校学报编辑部反抄袭剽窃现象必要性分析
1.抄袭剽窃现象与高校学报办刊宗旨相悖驳纵观各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虽然在措辞上略有不同,但体现的实质性内容无外乎思想性、学术性和原创性三个方面。“思想性”的重要指标是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和文风;“学术性”的重要指标是具有学术价值,促进学术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学术人才;“原创性”的重要指标是反映新的教学、科研等学术性成果,研究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作出新的概括,开辟新的领域,形成原创的新观点。显而易见,论文抄袭剽窃现象所反映出的思想性缺失、学术价值缺失、原创性缺失的实质问题,与高校学报办刊宗旨相悖驳,严重制约了高校学报的发展,污染了我国的学术环境。
2.抄袭剽窃现象与高校学报自身发展的要求相背离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委会主任徐显明教授曾指出:“要办一所受人尊敬的大学,首先希望学报能够办一份受学人尊重的刊物,应该有创新性,希望它能够成为思想的净地,每期都有新思想的产生。”由此可见,“创新性”是高校学报自身发展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高校学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而那些抄袭剽窃来的论文资料重复、论证重复、观点重复,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拾人牙慧,这与学报自身发展应该具备的“创新性”要求相互背离,严重影响了学报发展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3.抄袭剽窃现象与逐步完善著作权法规相抵触
我国的著作权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已逐步建立起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法律体系。抄袭剽窃论文的行为,论其实质就是一种严重的盗窃他人学术成果的“偷盗行为”,这种做法为学术界所不齿,同时也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偷盗者”势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日益完善的《著作权》法规对刊物发行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如果高校学报刊登了抄袭剽窃来的论文,也就侵犯了原创作者的著作权,必然要承担法律责任。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损害学报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会严重影响高校学报的整体社会效益。
抄袭剽窃现象与高校学报办刊宗旨相悖驳,与高校学报自身发展的要求相背离,与逐步完善著作权法规相抵触,高校学报编辑部加大力度反抄袭剽窃现象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学报编辑部应严格把关,承担起“学术守门人”的责任,严厉打击论文抄袭剽窃现象。
二、高校学报编辑部反抄袭剽窃现象策略研究
(一)结合高校学报自身特点,探索高校学报反抄袭剽窃现象途径
1. 利用高校学术群,提升防控能力高校学报大都为综合性学术期刊,涉及多个学科和研究方向,学报编辑不可能做到对所有学科都有所了解,更不可能做到大量阅读各个学科的论著、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这就决定了学报编辑不可能做好所有专业稿件的初审工作。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学报编辑部可以利用自身办刊优势,抓住高校具备各个学科学术群这一突出优势,利用相关学科专家、学者们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阅读量,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论文初审专业团队。通过学报编辑和论文初审专业团队的密切配合,双重把关,有效地打击论文抄袭剽窃现象。
2.利用高校作者群,提升道德水平
高校师生是高校学报的主要作者群,因此,高校学报应以高校为依托对主要作者群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和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把学术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培训融入对高校师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之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和较强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学术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水平,从而达到“以主体带动全面”的最终教育目的。同时,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在道德与法律相结合模式下对作者群开展反抄袭剽窃行为教育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3.利用高校管理群,提升惩戒力度高校可依据本校教学、科研、人事任用等管理群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对进行学术抄袭剽窃者制定综合性惩戒措施,如调离教学岗位、学术惩戒、减薪解聘等,对于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还应考虑劝退或将其清除出教师队伍,但值得注意的是,各高校在制定惩戒措施时主要应从学术角度考虑,在学术范畴内加以制裁。而对于存在争议的惩罚措施应与相关法律机构、学术期刊管理机构及同类高校编辑部进行沟通协商,最终形合理、合法、权威的行业处罚性标准。合理利用高校管理群,加大惩戒力度是高校学报编辑部反抄袭剽窃现象发生的一项“立竿见影”措施。
(二)结合学术刊物行业优势,探索高校学报反抄袭剽窃现象途径
1.利用行业协会,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高校学报编辑部应该充分利用各级期刊协会、研究会等业内协会,加强编辑部之间的业务交流,例如:聘请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对编辑部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选派人员参加行业内的交流会议,选送编辑参加行业内的业务学习等,通过对从业知识的不断更新,通过对科技发展新动向的了解,能够有效提高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学术层次和学术敏感性,增强学报编辑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学报编辑的反抄袭剽窃“功力”。
2.利用区域协作,提高反抄袭剽窃效率虽然各高校学报编辑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反抄袭策略,但仅仅依靠自身的反抄袭剽窃策略开展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鉴于此,各高校编辑部之间应该充分利用区域行业联盟,整合利用反抄袭剽窃资源、期刊数据库资源,充分利用便捷的网络与其他编辑部及时沟通,对可疑但不能校准的稿件进行进一步确认。同时,各高校编辑部之间还可制定一份区域内的保密性“黑名单”,对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两次以上“问题稿件”的作者进行联合制裁,在一定时间内限制其署名稿件的公开发表,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威慑抄袭剽窃者,使其抄袭剽窃成本增高,一旦出现“诚信”问题即在区域内遭到联合惩戒,进而提高区域编辑部反抄袭剽窃的整体效率。
(三)结合科技发展优势,探索高校学报反抄袭剽窃现象途径
1. 利用期刊网的科技优势,提高反抄袭剽窃的准确度
由于受资金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各高校学报没有能力独立研发高质量的反抄袭剽窃系统,但高校学报编辑部可以尝试与一家或多家期刊网进行合作,启用他们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这些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在我国学术不端现象频发的背景下研制的高效的检测手段,能有效检测抄袭与剽窃、篡改、一稿多投、伪造等学术不端文献,可供高校学报编辑部检测来稿和已发表的文献,经实践证明,这些高科技的检测手段检出率、准确度较高。高校学报编辑部与期刊网站的合作,既能缓解高校学报编辑部研发资金不足的尴尬,又能够为期刊网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能实现高校学报编辑部和期刊网反对抄袭剽窃现象,净化我国学术环境的共同目的。
2.利用互联网或专门的搜索引擎,提高反抄袭剽窃的辨识度
现有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只能够检索出与数据库中已有文章内容相同的抄袭剽窃现象,对于那些抄袭剽窃网上内容的文章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为了达到保证出版物质量的目的,高校学报编辑部需要借助于互联网或专门的搜索引擎进行手工检索,将已经经过反剽窃系统处理的文章内容分成若干文字块,输入到网站或搜索引擎的输入框之中,进行反复的搜索比对。利用互联网或专门的搜索引擎,进行反抄袭剽窃检测的方法,是对以上提到过的反抄袭剽窃手段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