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1年 国际超导学术大会重回中国
- 2018-08-21
-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 标签: 学术新闻
8月20日上午,第12届国际超导材料与机理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这一国际超导研究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学术盛会第二次在中国举办。
8月20日上午,第12届国际超导材料与机理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这一国际超导研究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学术盛会第二次在中国举办。
本届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等支持,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周兴江和中科院院士赵忠贤担任大会主席,吸引了全球1000余名超导研究专家学者前来参会。
“1997年中国第一次主办国际超导大会,我国超导领域的研究发展很快,国际影响力逐年上升。”大会日程主席、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向涛认为,时隔21年后中国能再度承办办此次会议,是我国超导研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国际上超导研究同行展示其最新成果、互相交流、促进合作的最佳机遇。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李东海认为,中国的超导研究已经从学习变成领先,这是个无可置疑的事实。“尤其在铁基超导领域,包括中科院物理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在内的多家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实力都非常强。”
本次会议将从8月20日持续到8月24日,分为60个主题讨论,合计347个学术报告和425个海报展示,会议主题囊括超导材料、机理、物性、应用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涵盖铜氧化物高温超导、铁基超导、重费米子超导、有机超导、拓扑超导等多个超导研究领域,并将探讨超导机理和应用的最新国际进展。
会议还将颁发超导领域最高国际大奖——马蒂亚斯奖、卡末林-昂尼斯奖、巴丁奖,这些奖项是超导材料探索、超导实验测量和超导理论研究顶级研究水平的代表。此前,中科院物理所赵忠贤和中国科技大教授陈仙辉曾获得2015年度马蒂亚斯奖。
今年马蒂亚斯奖决定授予日本大阪大学的清水克哉(Katsuya Shimizu),以表彰其在非超导元素中发现高压下的29 K的超导电性;卡末林-昂尼斯奖决定授予日本京都大学的松田佑司(Yuji Matsuda)、加拿大施尔布鲁克大学的路易斯·塔耶费(Louis Taillefer),以表彰他们在非常规超导体中超导性质的研究方面的贡献;而巴丁奖决定授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安德列·楚布科夫(Andrey V. Chubukov)、美国海军实验室的伊果·马曾(Igor Mazin)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塞巴斯蒂安·东尼雅克(Sebastian Doniach),以表彰他们在非常规和多带超导领域以及超导量子涨落方面持续做出的理论贡献。
据了解,超导作为一种宏观量子现象,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等奇特物性,自191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是凝聚物理领域充满活力的方向。“国际超导材料与机理大会”由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发现者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柏诺兹和缪勒于1988年发起组织,每3年召开一届。中国铁基超导研究团队在铁基超导材料、物性、机理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多项原创性重要突破,曾获2009年度“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赵忠贤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