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学术期刊预警制度能否让学术生态回归本真?

近日,我国正着手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通过开展“清网行动”,互联网中“论文买卖”等若干组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数据大幅减少。


近日,我国正着手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通过开展“清网行动”,互联网中“论文买卖”等若干组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数据大幅减少。

据了解,此次科技部建立学术期刊预警制度,实际上是支持相关机构发布国内和国际学术期刊预警名单,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调整。将罔顾学术质量、管理混乱、商业利益至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学术期刊,列入黑名单。

而对于期刊预警制度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学术不端问题,相关专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建立期刊预警制度是对学术不端行为加强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想要做到正本清源,还需从学术生态的根源上来把控。


旧制不改,新政难立

面上看得见的科研行为不端问题,有着深厚的社会问题背景,不解决社会深层问题,现状是难以改变的。正所谓,旧制不改,新政难立。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坦言:“现如今论文、学位与职称晋升有关,学位、职称又与待遇有关,形成了‘利益链’,在利益至上的今天,谁还愿意放弃?”

秦伯益曾在《对论文撤稿事件的反思》一文中阐发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创造发明并不一定与学位相关。一心追求真理,不计个人功利,才是大科学家的情怀。如果斤斤于几篇论文的发表,耿耿于一个学位的追求,从一开始就掉入了小家子气的格局,难成大器。

“之所以有人进行学术造假,从根本上讲是缺乏科研精神。尽管他们的水平和科研能力没有那么高,但是为了谋得利益进行学术造假,骗发文章、出假成果,究其根源还是学术生态出了问题。”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也赞同秦伯益的观点。

市场滋生“服务”。网友“泌尿外科杨博士”在微博中表示,同事们都经常接到做论文服务的电话,深受其扰。但有市场就会有服务,如果不强行要求需论文、科研成果才可以升职称,这些所谓服务还会有市场吗?

正本清源,加强惩戒

在别敦荣看来,建立健全期刊预警制度,是对科研的一种保障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存有侥幸心理的学生、科研人员起到警示作用,但单纯依靠期刊预警制度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因为只是被发现的能上黑名单,还有发现不了的。应该加强学术伦理、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学术精神、科研精神的教育,让年轻学者们树立为了科学而做研究的精神。”别敦荣说。

事实上,面临学术不端的不仅仅是中国,其他国家同样有这样的问题,不过国外在处理学术不端方面较中国而言,经验更为丰富。比如美国在防治学术不端方面既有专门的机构,又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还有学术机构本身的自律监管措施;英国、德国等国家注重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相对减少了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内在因素。

“在有些国家,学术不端行为一旦被揭露,造假者要承担相当严重的后果,其学术声誉将受到极大冲击且将在学术界无法立足。”别敦荣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而在我们国家,进行学术造假付出的代价则相对较小,例如,前段时间爆出的医学界大批人员论文被撤稿的事件,让涉事者都另谋职业显然是做不到的。”

针对如何从根源杜绝学术不端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公开表示,根除学术不端的药方在于“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法制相结合的科技诚信工作体系”。在他看来,我国科技界需建立“客观和超脱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机构”,建议建立从单位到个人、包括院士在内的诚信档案,作为评项目、授奖的依据之一。


关于期刊预警,这些问题待解答

714日新华社爆出我国正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以来,相关媒体并未对其具体操作细节进行跟进,对于此次期刊预警制度的建设,公众还有不少问题等待解答。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科学家表示,现在很多学术期刊,版面费用特别高,此次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期待能够降低相应版面费用。当记者提及对建立期刊预警名单还有何疑问时,他表示,尽管国家提出要建立期刊预警名单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但是在鉴别预警名单的评价标准上可能并不好把握。“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做一个抽样调查,在每一个领域中,将大家公认可能存在问题的期刊列出,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

“相关预警名单由谁来制定,谁来操作?这些问题都待回答,政策还没有明确指定执行部门。”别敦荣表示,此次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相当于初步建立了一个预防学术不端问题的网络,在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还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同时,也有相关人士透露,很多低档期刊的背后是有人操控的,且从中牟取暴利,但具体情况还有待调查。


上一篇:2018安徽省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为特殊人才打开“绿色通道”
下一篇:期刊国际化已成为中国学术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