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解决小学拼音教学

学习汉语拼音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是识字阅读的必要基础,针对当前小学拼音教学中存在的拼音规则掌握不牢固及拼音字母易混淆等问题,基于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在小学语文拼音实际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高效便捷的集散性思维拓展工具的可视性、形象性、图式性等特性,把内化的思维通过外显的形式表达出来。把汉语拼音与思维导图相结合,推出“拼音思维导图”思维工具,总结出三种结构图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对于汉语拼音识记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阶段是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语文学习的好坏有赖于一年级拼音的学习,小学生入学之初最先接触到的基本是以拼音知识学习开始的,拼音的学习直接关系到识字、阅读以及普通话的学习。《汉语拼音方案》实施近60年的时间里,教育工作者们在实际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热情,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那么理想,拼错、认错的情况依然是现实存在的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国不断吸收外来先进的理念及思维方式,为了改善当前拼音教学低效的困境,笔者在拼音教学中不断摸索,结合思维导图工具整理出一套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使用的“拼音思维导图”,以期能够成为促进小学汉语拼音高效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Mindmapping),也被译为脑图、心智图,是英国脑力开发专家托尼•巴赞(T•Buzen)创造的一个组织性发散思维工具,于1970年提出。思维导图具有可视性、放射性、创新性的特点,将输入学生头脑中的拼音字符转化为可视化的图画和文字,从一个中心向四周放射,从中心点开始,每个关键词汇或图像都以链条的形式为上一级分支的子中心,以一定的层次关系向下发散,纸上呈现出来,通过绘制变成彩色的、便于记忆的、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图,使思维信息直观可视。笔者将思维导图与一年级拼音识记教学相结合整理出一套适合该学段学生的思维导图方法“拼音思维导图”,以下简称“拼音导图”。

二、拼音导图的设计依据

(一)拼音导图设计理念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乔治•米勒的“7±2法则”说明了人的短时记忆容量非常有限,当人们在单纯记忆音节或字母时,这种记忆方式无形中就把知识一个个孤立起来,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架构,不便于记忆的提取。知识可视化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应用视觉表征手段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其实质是将人们知识以图解的手段表示出来,形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知识外在表现形式(显性的物理知识制品),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拼音音节很多在形态构成上有相近或是意义相关,我们可以根据音节具有延展性与相容性特点,思维导图工具具有的联想扩散的特性,把其二者结合在拼音的拼写识记中,把音节的结构可视化,运用思维导图树状发散的网状结构,把拼音音节按一定的次序组成拼音网络系统,构成拼音导图。拼音导图在构成因素上包含具有色彩的线条、帮助识记的图形图画及辅助记忆的文字策略,把知识以可视化的方式外显出来,对拼音音节构成、读音、意义进行区分和整合,切合该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拼音识记的内容,巧妙地理解和记忆拼音。

(二)拼音导图组成要素

拼音导图是结合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所得出的一种汉语拼音学习工具,在组成要素中包含其中的一些要素。思维导图的组成要素是中心图像、主题关键词、主干、分支、关键词和配图组成;概念图式的组成要素由概念节点、连接线及箭头、关系描述三部分组成;拼音导图的组成要素是由中心拼音元素(中心词或图像)、线条、图形、颜色、符号、标注组成。拼音导图由六组元素构成,在实际的应用中第六种元素“标注”可酌情添加使用,并不是非要具备六种元素才能叫拼音导图。1.中心拼音元素中心拼音元素是拼音导图的中心位置,或发散的中心点,可以是一个拼音字母、一个拼音音节或是一个图像。拼音元素可以是元素表中的任何一个字母、组合或音节,中心拼音元素连接着与其产生合理关系的另一个拼音元素,也可以把它们称为“节点元素”。结构如图1所示。2.线条两个元素之间的连接线称为线条,拼音导图中运用到的线条有多种:带箭头的直线、曲线,对于小学生来说画直线相对于画有规则的曲线来得容易。线条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与颜色结合,用以区分不同的分支关系;另一方面指示下一层级的信息,使拼音导图的结构关系十分清晰。线条还有实线与虚线之分,实线直指正在学习的新知识,虚线指示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联想到的先前知识。3.图形图形包含图形、图像、插画,在拼音导图中起辅助识记的作用。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在记忆过程中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容易记得多。图形能够很好地阐释词汇的含义,与此同时刺激右脑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与语言描述形成互补,左右脑协同工作,使学生具有感知力、创造力。4.颜色色彩能增加大脑刺激,增强记忆力和创造力,有色物体更易使人发生想象。在记忆过程中对呈现出自然色的景象要比非自然色的景象更加敏感,并且能够激发右脑记忆能力。拼音导图中,我们利用颜色将中心词和关键词“色彩化”,用有颜色的线条来区分,如一条分支用一种颜色标示,这样不容易引起交互认知错误的发生,整个拼音导图画面“脉络”清晰,使人一目了然方便记忆。5.符号运用具有指代性、提示作用的符号来进行拼音导图的绘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会相对简单可操作些,如图2这些符号简单易上手,且指代性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边想边画,随意进行想象添加,这个过程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6.标注拼音导图中标注是一种辅助记忆的策略,可以是文字、符号或是一幅图,绘制拼音导图时,根据自己的思维结构在需要标注的两个节点元素之间作标注。

(三)拼音导图的三种结构图

根据拼音导图在结构架式上与拼音元素之间的联系,笔者在应用中总结出发散图、折射图及链形图三种拼音导图的结构图。1.发散图以类似太阳光辐射似的形态,由中心拼音元素向周围不定点的添加拼音元素,中心拼音元素+一级节点元素=新的拼音音节。元素与元素之间用带箭头的线条连接,得出新的拼音音节呈现在圆或矩形当中,不同添加元素之间用不一样颜色的线条来区分间隔。发散图的结构如图3。2.折射图特点是非定点式的思维导图,基本形态与发散图相似,但又有区分,多用来对形近易混字母、音节进行辨别,以易混字母或音节之间的相同元素作为中心拼音元素,中心拼音元素既“接收”也“发射”,呈现形式类似光的折射形态。元素与元素之间用有颜色且带箭头的线条连接,同一组相近音节用一种颜色标示,用以区分之间的类别。3.链形图其特点是拼音元素与元素之间呈现一种递进关系排列,由中心拼音元素添加一级节点元素得到新的拼音音节,进而添加二级节点元素,依此类推,元素与元素之间用带箭头的曲线连接,呈链条形状排列,链形图多用于对多音节拼音的拼写。

三、汉语拼音识记教学中拼音导图的运用

(一)拼音导图对易混字母的辨析的运用

1.形近字母辨析拼音导图的运用声母“b、d、p、q”的辨析识记,半圆的朝向不同,它的读音和意义就不同,初学拼音的孩子会容易混淆,利用思维导图很容易将它们进行区分。2.平翘舌字母辨析拼音导图的运用“z、c、s”与“zh、ch、sh”的辨析识记:由于发音的位置不同容易发生混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在读音上对其进行区分。3.复韵母辨析拼音导图的运用如图8,以“an”“ang”为例,先发音“an”,保持嘴型位置不变,发“g”的音保持口腔位置不变,最后用“an”的口型和“g”的口腔位置一起发音“an”就能发出“ang”的读音。

(二)拼音导图在拼写规则的形象识记上的运用

1.声母+ai相拼的音节拼音导图的运用此方法用于“声母+某一韵母”组合的归类,如图9所示,囊括所有能与“ai”相拼的声母组合及其读音,使学生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以“b+ɑi”为例,把“ai”作为中心点,声母“b+ai”它们组合后能得到四组音节。2.“c+单韵母”相拼的音节拼音思维导图的运用此方法用于某一声母+韵母组合的归类,是把声母“c”作为中心点,与所有单韵母相拼能得到的所有组合。以“c+a”为例,“c”与“a”组合能得到两组音节“cā、cǎ”。拼音思维导图,在单独的图及生硬的文字表达的不足上突出体现文字与图画的密切关系,使得知识以图的形式更好地呈现,笔者用拼音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希望能够给教育工作者一些借鉴和有益的启示。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水平
下一篇:高等师范院校美术素描教学的改革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