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职称论文中的科技含量
我国评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规定申报者需要提交业已正式发表的一定数量和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业论文。这种论文,我们不妨给它取个名称:“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是为评职称用的,无疑是作者的科研学术成果的主要载体,也是作者学术水平的具体体现,是论文中的一种,作用很大。没有这种论文,要想获得名副其实的各类专业技术职称(除非有被称为“学术腐败”的某种渠道)是不可能的。即使轻易获得了某种职称,也不会受到人们的敬重。所以,绝大部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尤其是那些治学谨严者,他们撰写论文总是厚积薄发,写得很认真,很辛苦,不会轻易出手。他们但凡拿出来的论文,总是有较高质量和相当高的学术水平的,因而被学术期刊采用率也高。他们用这样的优秀论文去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一般说都是一路绿灯,可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他们得到应该得到的职称,令人心悦诚服和尊敬。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撰写职称论文,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被采用,能发表。但能不能发表,这就要看自己的学术造诣和论文的质量了。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篇论文的价值在于创新,在于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论述清楚,行文规范。优秀的论文送交期刊编辑部再请有关专家教授评审是会被通过的。评审通过了,发表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就我们常州工学院学报编辑部来说,十余年来一直坚持“三审制”,一视同仁地对待院内外的论文稿件,评审通过,质量达到发表标准,就能发表。这是因为我们懂得写作的艰辛,清楚作者写作的心情与目的。如今的职称同工资、奖金、福利等等挂钩,涉及到作者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总是与人为善,成人其美。但是,我们也必须对学院、对新闻出版事业负责,把好用稿质量关。学报的生命力在于所用论文的质量和编辑出版的整体质量。含有较高或很高科技含量的论文始终是我们学报质量的可靠保证,是我们的“首选”和“优选”。论文的科技含量和学术水平越高,学报整体的编辑出版质量也就越高,学报的影响与知名度也会水涨船高。十余年的办刊实践使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一点。今天,作为一家在国内已有了一定影响与美誉度的学报,我们对来稿的要求也在提高。我们欢迎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然而,母庸讳言,在我们每天收到的一些来稿中,有为数不少的论文质量很差,没有科学性、没有创新性、没有实用性,甚至连论文起码的结构规范也不具备,一看就知道是作者为评职称“赶出来”的急就章。洋洋洒洒数千字甚至上万字,大都是从有关专业书刊或别人的文章中东抄西摘、七拼八凑起来的(姑且不说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整篇文章没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没有论据,没有清楚的论证。这样的论文,怎么能在专家教授那里通过评审?这样的论文,我们又怎么能够不负责的发表?因此,这样的论文想带着某种侥幸被发表,用来评职称是不可能的。纵观一些作者失败的论文,无非是两大原因:一是平时不搞科研,没有合适选题,没有大量积贮的信息资料和经验,而这是进行写作论文的首要前提;二是写作能力差。平时根本不写或很少写,又不懂得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只能乱写一气。对于这样的论文,我们实在爱莫能助。我们曾与一些年轻的作者交谈过,他们坦言:“若不是为了评职称我是绝对不会写论文的。”我们问他们平时为什么不写论文而要现在临阵磨枪,他们又总是理由充足:“我上课多,哪有时间搞科研、写论文?这篇文章我是花了二天才赶出来的呀!”而当我们跟他们谈起论文送审被专家教授否定了,他们又会一遍又一遍跟我们磨蹭,恳求发表,说什么“我的这篇论文若发表不了,明年评不上职称又要耽误一年。”他们承认自己的论文是急就草,没有创新,没有科技含量,但发表的欲望又非常强烈。既然如此,自己为什么平时又不搞点科研,不认真钻研业务,不多练习练习写作呢?匆匆忙忙,草草率率,仅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二篇没有学术价值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撰写职称论文的同志一定要吸取某些人的深刻教训,踏踏实实做学问,本着对社会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写好足以体现自己学术水平的论文。评专业技术职称需要撰写学术论文,但我们不能为了评职称就写,不评职称或评上了职称就不写。“文如其人”、“著作等身”这些俗谚都是要求我们做一个真正的作者、专家、学者。能够经常不断地将自己的科研学术成果贡献给社会,不仅对科技的进步是一大贡献,对自己向着更高层次迈进也是必不可少的桥梁和阶梯。高等学校的学报为职称论文的发表敞开着大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的职称晋升树起了人梯。作为编辑,我们乐此不倦。但是学报不只是为评职称服务的,它还有更神圣的使命。它更需要的还是大量的优秀学术论文。在人类社会行将进入崭新的21世纪之际,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我们殷切地希望广大的作者将含有较高或很高科技含量与学术水平的论文赐给我们,以便把我们的学报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