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与信息之科技期刊写作
《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草案)》(ISO/DIS5217)对文献的解释是:“在存储、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而存储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
《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草案)》(ISO/DIS5217)对文献的解释是:“在存储、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而存储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
《国际标准书目录(总则)》(ISBD(G))中的定义为:“文献是指以任何形式出现的,作为标准书目著录的书目文献实体”。
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文献著录 第1部分:总则》(GB/T 3792.1-2009)对文献的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这是目前对文献的最简明的定义。
可见,文献由3项基本要素构成,一是知识信息内容,这是文献的灵魂所在;二是载体材料,即可供记录知识或者信息的物质材料;三是记录方式,即用文字、图形、代码、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和技术手段把知识或技术记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知识、载体、记录方式三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以下内容先介绍按照文献的载体材料划分与按照文献的加工深度和用途划分的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
文献的类型可以依据所记载的内容、记录方式、载体材料等进行划分,常见的分类有:
按照文献的载体材料划分
印刷型文献:以纸张为记录与存贮介质,以手写、打字、印刷等为记录手段。具有便于阅读和流传等优点,但载体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记载文字信息的密度较低,且加工、整理和保存也很复杂。
缩微型文献:以感光材料为存储为存贮介质,以缩微照相为记录手段。具有存贮密度高,体积小,保存期长,价格便宜,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但它必须借助一定的机器设备才能阅读。
声像型文献:以感光材料和磁性材料为记录介质,借助特殊的机械装置直接记录图像信息或声音信息而产生的一类文献。具有直观真切,形象生动等优点,但成本较高,不易检索和更新。
电子型文献:以磁性材料为记录介质,以键盘输入或光学字符扫描等为记录手段,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后生成的一类文献。具有存贮密度高,自动存取速度快,原有记录可以改变、抹去或更新等优点,但电子文献的存贮、阅读和查找利用都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才能进行,所以具有设备昂贵、使用费用高的缺点。
按照文献的加工深度和用途划分
零次文献:指未公开发表的文献。
一次文献:以著者本人在科研、生产中得到的成果为依据,撰写创作的原始文献,不论其载体形式,出版类型如何,都属一次文献。
二次文献:把分散在各类形式中无组织的一次文献收集起来,进行加工、整理、简化和排序,形成文献的目录、索引、文摘作为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这个检索工具叫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获得一次文献线索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需求和目的,合理应用一次文献,并对其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述、再度加工的产物。
从文献角度看:一次文献是检索对象(目标),二次文献是检索工具(手段);三次文献是情报研究成果(既可以作为检索目标,又可以作为检索手段)。
从人的社会分工来看:一次文献的生产者是广大的作者(包括编辑人员);二次文献是图书、情报工作者的产品;三次文献是那些既懂专业又熟悉本专业的专家研究成果。
从知识加工的角度看:一次文献是对知识的第一次加工,二次文献是对知识的第二次加工;三次文献是对知识的再加工,它既是有序化,又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并常常在形式上也返回到一次文献。
以上的内容不知道是否已经解决了您的疑惑,如果还需要更多的教程,请访问更多教程...
早检测论文检测
文章出处 : http://www.zaojiance.net/news/news-detail-2013-10-31-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