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如何提高写作质量以及使用何种控制机制与方法

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学生综合素质、教师指导次数、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奖惩机制等四要素对于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浙江省某高校财经专业2009 和2010 届毕业论文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指导次数与论文质量呈正相关,学生主观能动性对论文质量具有相关性,奖惩机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高校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大学期间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可以训练大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具体问题的一种检验[1-3].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受学生、教师、学校、机制等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实施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关于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实施机制的研究甚少.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学生综合素质、教师指导次数、学生主观能动性、奖惩机制四大因子的高校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分析模型,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阐明了这四个因子变化对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状况,旨在为高校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高校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机制分析及讨论

高校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机制分析

为建立具有一般意义的高校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实施机制的分析框架,探讨不同实施机制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效果的影响,尝试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建构分析模型[4-5],并提出相应的命题.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任何一项完整的制度的执行依赖于控制实施机制;换言之,没有控制实施机制的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即实施机制才是制度功效得以实施的关键.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教师指导次数是密不可分的,学校的考核及评价机制(主要指奖惩机制,以下简称奖惩机制)对毕业论文质量起调节作用.奖惩机制强劲,学生、教师自然在毕业论文方面投入的精力增加,反之亦然.基于这一逻辑,选择学生综合素质C、教师指导次数G、学生主观能动性I、奖惩机制m 四大因子,构建如下分析模型:


高校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机制讨论

观察构建的模型,很显然,学生的综合素质C 越好,毕业论文质量控制Q 的效果越好.为讨论方便,以下命题假定学生的综合素质既定.命题1:在教师指导次数G 既定的情况下,无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IS 还是弱IW,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Q 都取决于奖惩机制m.为了分析说明上述命题,可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IS 和弱IW 两种情形进行讨论:

(1)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弱IW 时,分别考察m 在以下三种不同水平(高H、低L、零0)情况下,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效果Q 的情况.

 1)当m = 0时,即学校没有任何奖惩机制,对毕业论文质量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Q 将不会理想.

 2)当m = L时,即学校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有限.

 3)当m = H 时,即学校采取强劲的奖惩机制,激励的奖惩机制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差会削弱奖惩机制的作用.

(2)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IS 时,再分别考察m 在以下三种不同水平(高H、低L、零0)下,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Q 的情况.


1)当m = 0时,即学校没有任何奖惩机制,对毕业论文质量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Q 将不会理想.但由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强,此时,会高于主观能动性弱IW 时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Q.

2)当m = L时,即学校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由于激励和惩罚作用有限,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也不明显.同样,由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强,会高于主观能动性弱IW 时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Q.

3)当m = H 时,即学校采取强劲的奖惩机制,加上学生主观能动性强,激励的奖惩机制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越发明显.因此,在教师指导次数G 既定的情况下,无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强IS 还是弱IW,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Q 都取决于奖惩机制m,命题1 得证.这表明在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过程中,奖惩机制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命题1 中的两种情况可用矩阵表示如下(表1).



为了证明命题3,根据命题1 和命题2 作图(图1).据图1 可知,第I 象限曲线表明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效果Q 与奖惩机制m 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增加幅度呈现递减趋势.第Ⅱ象限的无差异曲线表明,在教师指导次数G 既定的情况下,要达到一定程度的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效果Q,奖惩机制m 大小与主观能动性I 强弱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如要达到同样的效果Q1,曲线奖惩机制为mL 时对应的B 点和曲线主观能动性为IW 时对应的B*点效果相同.即在主观能动性较弱时,学校应采取强劲的奖惩机制,由于激励和惩罚作用,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会增强;反之亦然.

实证研究

研究前提

前文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实施机制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学生的综合素质越高,毕业论文质量效果越好.

H2:教师指导次数越多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H3: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毕业论文质量效果具有相关性.

H4:奖惩机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研究结果

表3 是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3 可以看出,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效果的均值在2.77,说明该校财经类毕业论文质量平均成绩在合格与中等之间,整体来看,该校财经类毕业论文质量偏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均值为0.10,说明该校财经类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研究方法论掌握甚少,这也可能是影响该校财经类毕业论文整体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指导次数最多为18 次,最少为1 次,平均为3.90 次,整体来看,教师指导学生论文的次数略微偏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均值为0.60,整体偏低,说明该校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是比较差的.奖惩机制的均值为1.50,这是由于该校对2009 届毕业论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效果不佳,对2010 届采取了强劲的奖惩机制所致.


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4 为各变量间的上三角阵为皮尔森相关系数矩阵,除奖惩机制m 外,学生的综合素质C、教师指导次数G、学生的主观能动性I 与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Q 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奖惩机制m、学生的综合素质C、教师指导次数G、学生的主观能动性I 四个变量之间也有较强的相关性.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变量C、G、I、m 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分别为:1.348、1.592、1.420、1.353,均小于2(远远小于10),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对模型进行多元统计回归,结果如表5 所示.该模型F=130.985,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Sig.=0.000,可以判定回归方程是非常显著的.Adj-R2=0.484,表明自变量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效果的解释程度达到了48.4%.在解释变量中,用于解释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效果的3 个变量都在0.01 的水平上显著.从表5可知,学生的综合素质C、教师指导次数G、学生的主观能动性I 均与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效果Q显著正相关,说明学生的综合素质越高,毕业论文质量效果越好,教师指导次数越多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毕业论文质量效果具有相关性,这与假设1、假设2 和假设

预期一致

控制变量奖惩机制m 在0.01 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奖惩机制越强劲,奖惩机制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影响程度越小,但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有扰动作用,假设4 未得到验证,这可能是回归分析仅采用了两年数据,并且由于学校采取了奖惩措施的原因所致.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出发,分析了学生综合素质、教师指导次数、学生主观能动性、奖惩机制四要素对于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越高,毕业论文质量效果越好;教师指导次数越多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毕业论文质量效果具有相关性;奖惩机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但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效果是有限度.高校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当运用奖惩机制、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有利于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宽松和谐环境.


上一篇: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抄袭现象调查及原因探析
下一篇:大学生作业抄袭现象的根源分析及解决思路探讨
扫描二维码